胰臟癌|全家愛吃這兩種食物先後患胰臟癌 醫生警告:存活率不到5%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6/13 11:43

最後更新: 2024/06/16 16:55

分享:

分享:

【胰臟癌/甜品/飲品/飲食習慣/症狀/預防/存活率/胰臟癌先兆/胃酸倒流】癌症不容忽視!台灣一名護理師早前分享,曾有男患者飲食不忌口,喜歡吃甜點、喝飲品紓解生活壓力,豈料長期下身體出現毛病,被檢驗出胰臟癌,且他的家人也因胰臟癌過世。有醫生警告,或是家人的飲食習慣相近,才會接連罹患胰臟癌,而該種癌症5年存活率僅1%至4%。

影片推介:

台灣護理師陳麗華早前在節目《健康2.0》分享病例,一名愛吃甜食的男患者,常食甜點紓壓,假日又會和家人到咖啡館品嚐糕點,豈料後來胃不舒服越來越頻繁,疑是胃食道逆流,故到藥房購買成藥服用,但經過半年仍然未改善,最終才到醫院檢查。

陳麗華稱,醫生發現患者有結石、發炎及糖尿病的症狀,進一步檢查確定罹患胰臟癌。患者和太太一聽大驚失色,太太家人也因胰臟癌過世,但兩人並沒有血緣關係。

醫生解釋,恐怕是因為他們的飲食習慣近似,常期處於高甜、高糖的環境下,才會變成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。

台灣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表示,胰臟生產的胰島素可幫助調節血糖,食過多甜食,會增加胰臟負擔。另科戴鋒泉醫生指出,胰臟癌是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,胰臟位處隱密,病變發生時可能沒有症狀,常常被人們忽略。台灣每年因胰臟癌過世的人數約有500人,其5年存活率為1%至4%。

胰臟癌10大風險因素

根據本港醫院管理局資料,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,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,位置隱蔽,初期病徵並不明顯,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,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,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,因而耽誤治療,影響生存率。

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,病人的存活時間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。大多數的胰臟癌發生在年齡65歲以上的人士,其他風險因素包括:

點擊圖片放大
+9
+8

胰臟癌7大常見症狀

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4位,在2020年導致813人死亡,由於它的症狀不明顯,不容易在早期察覺,且治癒率相當低,因此亦有「癌王」的稱號。據香港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,胰臟癌常見的7大症狀如下:

點擊圖片放大
+8
+7

同場加映:高糖食物增胰臟癌風險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